close



選讀流傳文章: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


這是轉變的圓環啊!

我們的父母為生活辛苦賺錢,我們當了父母,工作、賺錢的理由也是“為了家,為了孩子”。

認真賺了很多,當“家”有好幾動棟給每個家庭成員,甚至夠給未來的好幾代,也不愁吃穿了。

我們還是繼續的習慣性的賺,賺錢,已經不是可以停下來的癖好了。


那我們該期望富二代、三代也一樣的去吃苦耐勞嗎?我們外人會這樣對別的父母說。

但是,我們誠實的自問的話,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不懂得節儉不知道尊重,

不就是我們上幾輩的人吃苦之後把苦也都吃光的後果?



這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狀況阿,世界各國都是這樣進行中。

該反省的應該是我們這代的父母,他們是我們造成的,父母才應該是文章的主要批判對象。

還是有很多好的孩子們的,只是這文章的例子沒有看到那些好的榜樣。


這位所謂的寫者的年齡有可能只是文章製造的炸點。(流傳文章內容真實性已經讓人需要求證的)

我們該作的,是改善我們愛孩子的方式,而不是變本加厲的反過頭來對著被我們寵壞的孩子們說

“他們沒救了”


那只會讓他們搞不懂,為什麼給他們那麼多之後,又說他們擁有太多,誰知過啊!

*閱讀之後,就是要有自己的心得。我的看法總是跟大眾不同,這只是真對文章發表的個人想法,

不同意的,也說自己的想法互相切搓,但是不要變成是私人間的不愉快哦






*聽說原文是刊登在聯合報,作者不確定是不是叫做 佳佳


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


日前也在聯合副刊看到一篇讀者投書,
有一對父母,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上班了,
有了收入,所以父母不再給零用錢,
可是入了社會的小孩 用好的吃好的追流行錢根本不夠用
結果丟了一句話給父母

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

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看了 打了個冷顫

我們 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父母
?
我們 要怎樣教我們的孩子愛物惜物


我今年二十歲,目前因故休學,在一家安親班打工。
 
安親班鄰近便利商店,孩子很喜歡去那裡買東西。常見包子吃一口就丟,飲料喝半罐就不要,洋芋片才吃兩片,就買一包別的來吃。

這些孩子平常也喜歡偷藏別人的東西開玩笑,愛看人家著急的神情。我曾多次制止,他們卻毫不覺得不妥,甚至腦筋還動到我的火車月票上。


我生活一向儉約,身上很少帶超過五十元。失去月票,我回不了家,只能投宿朋友家;而我怎樣也沒有想到--竟是他們偷拿我的東西!

他們非常聰明,一直等到月票過期了才拿出來還給我。我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會寫在聯絡簿上告知家長。這些孩子竟然從錢包掏出兩千元摔在我面前: 「小氣鬼,才兩千,賠妳就是了!」
 


「才」兩千元嗎?我還不到可以老氣橫秋地說「我們那個年代啊……」的年 紀,我也沒嘗過貧窮的滋味,但那兩千元也是我辛苦從生活費中儉省下來的,是我半個月的生活費啊,這些孩子竟然可以這麼不屑地從錢包裏掏出來摔在我面前!
這 讓我想起之前某一次當家教,我看那個孩子家中並非十分富裕,醫科生的我,時薪是可以索價五百到七百元的,但我只要了時薪三百元。我認真地教他,無奈學生不 用心,總是想聊天,不想聽課,後來竟挑明了說:「要不是我媽說上妳一小時課給我五百元,我才不想聽妳講這些無聊東西呢!」
 
原來請我當家教,比請他當學生便宜多了!
 


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的很富裕,但他們生活的態度簡直像暴發戶。
這樣對孩子好嗎?父母不能供應孩子一輩子,教會孩子節儉,比期望孩子以後能賺大錢維持闊綽生活,可實際多了。

昨天我在教室的白板上心痛地寫下:「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諺語,但我不認為這不合時代。教給孩子這個美德,是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


因為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便盡量給孩子好日子過的家長請深思,這樣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嬌 的頭像
    阿嬌

    阿嬌花的部落格

    阿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