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重剛硬的生鐵,
經過熾熱的高溫軟化,再趁著火熱把鐵打彎、扁、扭、曲
我,是用布料材質設計手藝的眼光,去看這些生鐵的美的。












當兩種不同材質相輔相成的應用的時候
更多的可能性就無法限制創作的極限了。
新年後回去上班的第一個星期,我跟 lily 約好休週四,跟她去 winchester (溫城)參觀古老的大教堂。
結果,前一晚起大風,很大的強風。隔天早上看新聞報導說很多倒塌的樹木影響交通。
還是去火車站試試看,結果買票的時候問售票員鐵路行使狀況如何?
小姐說我要去的路段正在處理鐵軌旁倒下的大樹,她無法正確的給我資訊,本來要直接去
溫城,我決定給 lily 打電話。她先生說,我要是去到南城也許他可以載我們從她家到溫城。
所以買了去她家的那站,我想,要是路線通,那我再補票轉車就好了。
結果等在月台上廣播說同樣路線,可是彎到 普茲毛斯的那線火車仍然延遲,我開始不安,又再打
電話給lily。我有點慌,很擔心搭上班車半途得換巴士接駁,那樣可能會轉得我迷路。於是決定退票。
結果售票員說,你的班車兩分鐘就會到本站了。
我趕緊跑上越橋到對面的月台,搭上去 lily 住的南城。心想等快到達的時候再跟 lily說,要不然她去
車站等的話可能會等滿久的。果然這列車走走停停的,還好沒有宣告停駛。
就在快到南城的時候我打給 lily, 結果她說她已經在溫城。啊?
早先可能沒說清楚我心裡的那些擔憂,結果沒有跟她說清楚,倆個人就這樣仍然在不同的城市。
很不好意思的讓 lily 等了我一個多鐘頭。她很有修養,沒有狠狠地瞪我。
到中午我們才終於相會,開始我們在溫城的隨便走走看看的小旅程。
我們有經過我上網找的藝廊,就在圖書館裡,當天有倆個展,雕朔跟 textile .
城中心的徒步商業區,抬頭看都是我們外國人會驚艷的老建築,可是當地人已經習慣把視線跟一樓
的櫥窗商品平行。跟我住的城市有很多的相似處呢。
離城之前我們找到賣中菜的餐廳 the noodle bar.
菜單上很東方,卻無法集中哪國的料理,我們各點了泰國炒河粉、總合蔬菜。
看到 steam buns 很興奮,結果送來叉燒包,很好吃!真的很餓。
煎餃做得滿像樣的,味道也讓我們這倆個台灣女人無法嫌棄呢。
雖然這天開始的有點亂,可是跟我理想的休假日符合,好的玩伴,輕鬆的行程,美麗的食物。
還好回程的火車很順利的戴我回到齊城。先去買了小虎交待的牙膏,然後也搭上隔壁社區的公車,
省了計程車費呢。
頑皮的小子這天很乖沒有出去野,自己煮了泡麵然後看電視看到睡著。一個人在家真的不好玩,可是
他這樣讓我不需要擔心,很感謝他體諒愛玩又愛擔心的媽。
the new forest county
聖誕節倆個星期的假日我決定自己待在假裡,讓孩子們跟老爸去義大利跟大姑一起過節。
本來想可以好好的享受無憂無慮的日子,沒想到居然給我生病。
頭疼了好幾天,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跟 lily 約好去她家,結果到當天中午都還不太確定
自己的身子有沒有法子勞累,所以打電話給她決定就改期好了。
沒想到她先生居然好心的提議開車過來接我,想是體諒 lily 幾乎每天幫忙顧孫,有空閒當然
需要跟大人朋友輕鬆點吧!
因為他們家離 the new forest 很近,天氣不是很捧場,濕漉漉的,所以阿寶開車讓我們坐在車子裡
逛這片沒有很多樹的矮叢林。
因為都坐在車子裡忘記照些相片。我跟 lily 都是有血糖低的毛病,阿寶這男人仍然不懂為什麼,
當然他還是有找到地方讓我們吃頓餐。
這間酒吧有八十幾年的歷史,牆上掛滿早期的農耕工具。
阿寶說:兩杯?
還好沒有錯過賣餐的時間,生意還不錯,可能就這麼幾家酒吧,所以也不能太挑。
食物滿平常的。我點了炸魚、lily 看到有雞翅所以很高興的點一盤,結果烤得太老不好吃。
猜猜我們的專車是上面這台?
還是下面哪鮮亮的黃包車?
這森林區裡的房子都滿有特色的,前面就是蘆草屋頂的房子。
然後我們轉回去城裡,他們帶我來 Ramsey 看這座水磨坊。
現在已經翻新變成民宅了。
lily 陪我下車抄小路走去鎮裡,順便透透新鮮空氣。下車就下小小雨,這幾天的天氣真的不漂亮。
磨房前面就是這充沛的小河。
幾分鐘就到小鎮裡,酒桶公用座椅在酒吧前。
典型的小市鎮建築。
這就是中心吧。
只是隨便走走,我們看到果菜店,兩人各買了幾樣蔬果,算是我們過年前的結束瘋狂購物慾完美的句點!
如果你搭火車或地鐵到倫敦,如果你進入倫敦的站牌是 Victoria station,
那這就是你第一眼看到的倫敦風光了。
來自不同角落的火車滑入這個大站
火車站裡面來往的旅人,可能大半外國觀光客、可能大半是前往機場地鐵出國的人。
長途搭車好不容易忍著不去上火車上的搖晃窄小略臭的廁所,火車站的廁所就等著妳消費囉。
每次使用費是 30p, 約15塊錢?!
走出火車站前方就是這白色的 Victoria Palace, 目前道路上施工看起來有點亂。
左前方的建築 提醒旅客仍然在維多麗亞的管轄區內。
回頭看看維多麗亞火車站的風貌。
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我繞著火車站裡外找不到垃圾桶,難怪各出口的角落就看到沒耐心的人亂丟啦。
猜想,會不會是怕炸彈事件,所以不給“丟棄”的機會?
走出火車站往左邊走到街角,對面這棟酒吧取名_沙士比亞。讓旅客絕對感受到達英國了。
酒吧對接的小公園,有無賴、有突然迷失的陌生人,
有繞圈圈等人打花時間的閒人。
還有一堆無視人類存在的鴿群安靜的啄食愛鳥人灑的穀食。
上星期接到學校決定星期三停課,因為大多數教職員所屬的工聯舉行罷工,因為新的養老金政策
對於舊的政策會員不公。這個工聯幾乎每年都有罷工一天的習慣,但是都還保持非常和平溫和的
的示威方式,影響的天數幾乎是單天形式。
最近跟小虎之間的相處,也需要空間、更廣闊的心胸,於是找不怕開長途車程的寧,下來跟我會合
陪我,也順便把她倫敦的朋友找出來當導遊。
前一天放學後,小虎又鬧著問我讓他去朋友家過夜,我實在沒有耐力了,立刻答應他去。
晚上自己一個人在家,沒人吵鬧雖然有些奇怪,但是也好好的休息疲累的身心。
早上起床外面出現彩虹,可是仍然下著雨,突然不確定是否仍然要推打包的菜籃車?
裡面有單眼相機、水壺、火車上看的書籍,雨下滿大的,還要撐傘推車到倫敦大都會?
還好有帶去,要不然就沒有這些相片,一個多小時的旅程也沒那麼無聊呢。
身子不像年輕時強勁,所以可以拉拖的大籃子比手腕提、肩上揹輕鬆多了。還可以讓朋友小孩子
當玩具玩呢。
現在孩子們都大了,他們有他們的玩伴、有他們的事情可以忙,所以我只要交代兩兄弟互相照應就可以
自己出外遊玩了。
有本地人代路就是很方便,不需要上網只要告訴他們想吃甚麼,他們會找到好的餐廳。
以前想吃中國餐幾乎就往中國城,這次我們卻搭了地鐵到 Harmmersimth(green District line)
走出地鐵出口就在正前方,根本就不需要出去馬路呢!
前面有個花園庭院,夏天來一定很棒的戶外用餐區。這家中餐廳是吃到飽午餐 4.95鎊,夠棒的。
吃很飽然後又搭地鐵回 victioria 方向。
我們要去看倫敦鐵橋,可是朋友的老公問我們 london bridge 有什麼好看的?
我們也不懂,為什麼他這樣說。後來才搞清楚,我們台灣人口中的倫敦鐵橋的證明該是
the Bridge Tower。所以該翻成塔橋吧!
從 victoria station 搭綠線的 District line 或 黃線的 Circle line 都可以到達 "倫敦塔橋" 的
Tower Hill station。
from victoria to the tower bridge underground
作這個筆記,下次親友來可以用得到。
這對就是我們親愛的導遊夫妻。
這是我跟饅頭,後面就是無人不知的塔橋!
來英國將近20年,這是第一次來朝聖。當觀光客很好玩,拿著大相機都不會覺得奇怪。
東照西照亂照,真過癮。也讓寧一家大小嘗試手握單眼相機的重量感,相信不久的將來
她也會心動的衝動買台吧 !
導遊先生說這邊,觀光客就不聽話的照後面。
上去塔橋走走
很有英國風的手提袋,在這個場景真的太貼切了。
開了散光燈,夜景更暗
最時尚最快樂得街頭兒童。
這樣才看出那雕像的用意,看起來像浮在空中呢
我要借用這個原理在後花園玩玩看。
身體機能又要解放,還好橋底下的河岸邊有這家 starbucks,不是慕名咖啡香,但為免費廁所。
剛好剩下的位子是沙發椅,趁機休息喝咖啡吃蛋糕。
讓小孩子玩我的相機,這是奇異果照饅頭,很棒啊!
所以,攝影技術不是很大的學問。
這是饅頭照的,因為太重,媽媽太高、鏡頭太低,所以我這個情商的助理幫他做了後置整理。
上地鐵回家前來張合照,我們有個輕鬆愉快的漫遊。
人少行動起來就很容易,景點不多,玩起也悠閒很多,這樣的出遊我喜歡。
回家的火車上,孩子打電話說回到家了,我叫他把冰箱裡的一些食物熱熱當晚餐。
雖然我有買了兩盒的日本飯盒,可是不確定到家幾點,怕太晚他拖時間明天上學又會遲到。
還好我買的 super off peak 票,回程提早查票員沒說甚麼,安心回到家。
小虎居然對我很好,也說謝謝讓他去朋友家過夜。我們都有愉快的罷工假日。
我也來張藝術人像開場助興。
上次到倫敦參觀藝廊還是在五、六年前上大學的時候,因為要寫論文自己跑去 Tate London
待了整個天。那是非常享受的經驗,可是有點兒孤單。
總是覺得那種場所小孩子一定不適合,雖然有很多人特地帶小孩子去培養氣質,我卻寧可
自己去修習也不願四處找小孩。這次路過 portrait gallery, 寧小姐居然輕鬆的說 "我們進去吧。"
我想,行得通嗎?沒有時間想更多, 小孩子都已經進去了,既來之則安之囉。
跟寧和芳帶小孩出門玩很自在。最怕的家長是那種,看不慣別人的小孩行為的時候的大便臉,
要不就是為了小事跟小孩子堅持立場演出對與錯之爭。
以下像片侍從影片剪輯出來的,畫質比較不純淨。
樓上展出的年份較早的貴族家族大概十一、二世紀遠吧?
我知我兒性子,所以他顧饅頭,我在後面監視壓陣。
雖然感到奇怪沒有人阻止這兩位闖蕩的小男子,我心裡有竊喜的輕鬆。
也沒有人阻止我的相機錄影,更偷偷的狂喜。
很喜歡這畫面
玉玲很認真的看呢
其實,這時候後面的倆個男生已經在繞著牆玩捉迷藏
走在隊伍後面的結果,都是照到別人的後面。左是寧,右是芳。
看他們已經開始的放野德性,真的該離開了。
反正這樓層展示的人物太久遠,男人都是戴長長的捲假髮、穿緊身褲襪
女人則不正常細腰,非常戲劇化的傳統服裝。
到樓下找比較近代的可能比較合我們的眼力。可惜到了樓下給建議不可以拍照,還好樓下樓的20世紀
人像畫真的比較合我們的習慣。
這知性之宴是沒有期望給孩子們上到甚麼寶貴的教育,我想他們都很開心,這不就是最重要的嘛!